江南秋韵正浓,名城聚智谋新。10月30日,由江苏省委网信办主办的“赋能地方IP・共话发展新篇”——2025 网络正能量“E 事茶会”主题沙龙暨镇江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在镇江顺利举行。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赵明,镇江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殷敏等领导,与30多位网络名人及网络IP研究专家齐聚一堂,以思想碰撞破解城市IP建设难题,用专业视角擘画地方发展新路径,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网络动能。
赵明在致辞中表示,城市IP是城市独特气质的凝练、文化基因的解码与市民情感的共鸣,需要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公众参与和网络赋能协同发力。他强调,江苏底蕴深厚、经济富饶,为城市IP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他列举了西安、重庆及江苏“苏超”等案例,说明IP打造对激发城市活力的积极成效。他诚邀与会网络名人与专家深入调研,用专业的视角与生动的表达为江苏城市IP打造注入更多“网动力”,共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生动故事。
殷敏以“六个一”生动推介镇江:“一幅画卷”勾勒出金山、焦山、北固山等山水交融的自然风貌;“一眼千年”凝练镇江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与深厚文化底蕴;“一城诗意”承载深厚的诗词文化;“一市烟火”展现以锅盖面、肴肉为代表的市井生活与美食风味;“一路向新”彰显镇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的坚实步伐;“一网情深”则体现了镇江在网络生态建设与内容创新上的持续探索,推动城市与网络“双向奔赴”。
活动期间举行了“E事茶会・青蓝结对”师徒结对仪式。网络名人代表梁山、孟令悦、丁晨晨、戴常伟分别与网络文明志愿者孟一飞、吴韵晗、昌桐、李泽鹏签订结对协议,凝聚“老带新、传帮带”的强大合力,助力网络文明传播。
师父代表梁山分享了他从长沙到镇江的实地感受,称这座城市“美得让人‘吃醋’”,并建议镇江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IP,推动文化传播走向世界。徒弟代表李泽鹏表示,将以师父为榜样,积极学习城市品牌打造经验,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,构筑美好网上精神家园。
作为核心环节,主题沙龙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弢主持。石章强、孙不熟、苗天宁、姜华杰、祝利升五位嘉宾围绕“赋能地方IP 共话发展新篇”展开深度研讨,碰撞出众多精彩思想火花。
针对“苏超”等文体旅IP的爆火现象,孙不熟认为,其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解放,反映了江苏松弛自信的精神状态。“苏超”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?专家们提出多项务实建议。祝利升建议保持赛事的纯粹性,坚守 “城市队”的核心标识,并鼓励自媒体二次创作,让赛事热度形成传播惯性。石章强建议构建“消费线、产业线、城市线”三线支撑体系,将赛事IP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绑定,开发系列衍生产品,形成“流量—消费—产业”的闭环。孙不熟补充道,可加大社区型体育场所建设,将苏超打造的“体育强省”印象转化为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标签。
在探讨“城市IP如何从网红变成长红”时,专家一致认为需聚焦根基建设与差异化表达。苗天宁强调,城市IP长效发展不能依赖单一赛事或流量热点,需以制造业、高端产业等实体经济为支撑,同时挖掘独特文化符号并具象化呈现,避免同质化宣传。石章强提出“串珠成链”思维,将镇江的醋文化、锅盖面、历史名人等分散资源整合为具象产品或载体,配上精准口号与符号,形成清晰记忆点。孙不熟认为,“近者悦,远者来”是核心逻辑,城市应先做好本地治理,善待本土企业与市民,通过提升生活质感积累口碑,再借助流量实现长效传播。祝利升则建议针对年轻人需求,打造小切口、强体验的消费场景与文创产品,同时发动小众网络达人制作攻略,让城市IP自然融入年轻群体的出行决策链。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张红 王子钰 丁小玲 徐晓冬 李旸/文 王悦谋/视频 曹阳/图












